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951|回复: 5

古逸丛书覆宋本南华真经注疏之庄子正文校勘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6 15: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逸丛书》覆宋本《南华真经注疏》之《庄子》正文校勘记

蒋门马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浙江宁波315016)


【作者简介】蒋门马,男,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英语讲师。研究方向:传统道家文化的研究与传播。
个人网站 白云深处人家http://www.byscrj.cn/jmm
邮箱nirvanajmm104722@163.com

【摘要】近世流传的《庄子》文本,主要依据的是,清光绪十年甲申(一八八四年)黎庶昌刻《古逸丛书》覆宋本《南华真经注疏》及郭庆藩辑《庄子集释》。《古逸丛书》覆宋本《南华真经注疏》系据日本赐芦文库所藏南宋残本及日本万治坊刻本覆刻的重刻本,讹误甚多,其品质远不及明刊《道藏》本,然而却是现今通行《庄子》的祖本,影响深远而恶劣。本文先考证其版本源流及详情,继以《古逸丛书三编》影印南宋刻本为底本,通校此覆刻本,及其覆刻所据赐芦文库本即今静嘉堂文库本、《道藏》本、日本万治坊刻本,以绳愆纠缪。最后据校勘结果推测《道藏》本与静嘉堂文库本之间的关系及优劣。
【关键词】古逸丛书;南华真经注疏;庄子。

一、版本源流及詳情
二、校勘記
今《莊子》正文文字,據李一氓、趙守儼、傅熹年輯《古逸叢書三編》影印之三十四《南華眞經》南宋刻本,通校古逸本、道藏本、靜嘉堂本及萬治本。古逸本訛誤之根由,追究起來,或是據郭象注或成玄英疏竄改,故亦一併提供相關注疏文字於後。
齊物論第二
1.【與接爲構】道藏本古逸本同,靜嘉堂本萬治本“構”作“搆”。
2.【其殺如秋冬】道藏本同,靜嘉堂本萬治本古逸本 “如”作“若”。
3.【以言其老洫也】道藏本同,靜嘉堂本萬治本古逸本無“其”字。
4.【莫使復陽也】道藏本同,靜嘉堂本萬治本古逸本無“也”字。
5.【慮嘆變[埶心]】靜嘉堂本道藏本萬治本“[埶心]”作“慹”;古逸本作“[埶心]”,注文作“慹”。
6.【姚佚啟態】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姚”作“始”,靜嘉堂本“姚”字缺壞,僅存“女”字旁。
7.【奈何】道藏本萬治本同,靜嘉堂本古逸本“奈”作“柰”。
8. 【[艹尓]然疲役】靜嘉堂本古逸本同,道藏本“[艹尓]”作“薾”,萬治本作“苶”。
9. 【何謂朝三曰】萬治本同,靜嘉堂本古逸本道藏本無“曰”字。
10.【河漢沍】道藏本萬治本同,靜嘉堂本古逸本“沍”作“冱”。
11.【是黃帝之所聽瑩也】靜嘉堂本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黃”作“皇”。
12.【爲其[月曶]合】靜嘉堂本古逸本道藏本“[月曶]”作“脗”,萬治本作“[日曶]”
13.【覺而後知】古逸本道藏本萬治本同,靜嘉堂本“覺”作“覺者”。
人間世第四
14.【國爲虛厲】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虛”作“墟”。
15.【雖直不爲病】古逸本道藏本作“雖直而不病”,萬治本作“雖直而不爲病”。
16.【若此,則可以爲齋乎?】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若”作“如”。
17.【未可動也】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無“也”字。
18.【言者,風波也】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作“夫言者”。
19.【夫風波易以動】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無“夫”字。
20.【剋核太至】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太”作“大”。
21.【正汝身哉】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哉”作“也哉”。
22.【則缺銜毀首碎胷】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銜”作“御”。
23.【至乎曲轅】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乎”作“于”。
24.【其大蔽牛】道藏本同,萬治本“蔽牛”作“蔽數千牛”,古逸本作“敝數千牛”。○成玄英疏:“枝葉覆蔭蔽數千牛。”
25.【實熟則剝則辱】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作“實熟則剝,剝則辱”。
26.【俯而視其大根】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視”作“見”。
27.【求禪傍者】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禪”作“樿”。
28.【故解之以牛之白顙者】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之以”作“以之”。
29.【頤隱於齊】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齊”作“臍”。
30.【攘臂於其間】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作“攘臂而遊於其間”。○成玄英疏:“攘臂遨遊,恃其无用,故不竄匿。”
31.【則受三鍾與十束薪】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鍾”作“鐘”。
32.【己乎己乎】古逸本同,道藏本萬治本“己”作“巳”(已)。○郭象注:“有其己而臨物,與物不冥矣。”成玄英疏:“已,止也。”
德充符第五
33.【人以其全足,[犬]吾不全足者,眾矣】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眾”作“多”。
34.【而亡吾國】古逸本道藏本萬治本“吾”作“其”。
35.【天鬻也者】古逸本道藏本萬治本無“也”字。
36.【登假於道也】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也”作“者也”。
大宗師第六
37.【可得學邪】道藏本萬治本古逸本句前有“道”字。
38.【犁往問之】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犁”作“子犁”。
39.【今大冶鑄金】古逸本道藏本萬治本“今”作“今之”。
40.【遂相與友】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友”作“爲友”。
41.【往待事焉】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待”作“侍”。
42.【中心不慼】萬治本古逸本“慼”作“戚”,道藏本作“慽”。
43.【以善喪】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作“以善處喪”。○成玄英疏:“云其處喪,深得禮法也。”
44.【所以乃】道藏本萬治古逸本本“乃”作“宜”。○郭象注:“故人哭亦哭,正自是其所宜也。”成玄英疏:“人哭亦哭,自是順物之宜者也。”
45.【寥天一】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一”作“弌”。
46.【它日復見】道藏本“它”作“他”;萬治本古逸本作“他”,下文作“它”。
47.【墮枝體】道藏本萬治本古逸本“墮”作“隳”,“枝”作“肢”。
48.【淋雨十日】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淋”作“霖”。
應帝王第七
49.【其猶臧仁以要人】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臧”作“藏”。
50.【且也虎豹之文來田】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也”作“曰”。
51.【曏吾示之以地文】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曏”作“鄉”。
52.【因以爲弟靡】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作“第”。
駢拇第八
53.【黃鍾大呂】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鍾”作“鐘”。
54.【意仁義其非人情乎】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意”作“噫”。○成玄英疏:“噫,嗟歎之聲也。”
55.【削其性也】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作“削其性者也”,下句作“侵其德者也”。
馬蹄第九
56.【鞭筴之威】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鞭”作“便”。
57.【加之以衡扼】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扼”作“枙”,下同。
58.【能至盜者】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能”作“態”。○郭象注:“馬性不同,而齊求其用,故有力竭而態作者。”○釋文曰“態作”,吐代反。○成玄英疏:“態,姦詐也。夫馬之眞知,適於原野,馳驟過分,卽矯詐心生。詭竊之態,罪歸伯樂也。”
胠篋第十
59.【固扃鐍】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扃”作“扄”。。
60.【世俗所謂知者】萬治本同,古逸本道藏本作“世俗之”。
61.【離朱者】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無“者”字。
62.【上好知之過也】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之”作“也”。
63.【恬惔无爲】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惔”作“淡”。
64.【焉知曾史之不爲桀跖嚆矢也】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無“焉知”兩字。
在宥第十一
65.【彼其物无窮,而人皆以爲終;彼其物无測,而人皆以爲極】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作“以爲有終;以爲有極”。○成玄英疏:“死生變化,物理無窮,俗人愚惑,謂有終始。萬物不測,千變萬化,愚人迷執,謂有限極。”
66.【是之謂至貴】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無“之”字。
天地第十二
67.【乃使象罔】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作“罔象”,下同此。
68.【猨狙之便】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猨”作“猿”。
69.【行而无迹】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无”作“爲”。
70.【以二缶鍾惑】道藏本萬治本古逸本“缶鍾”作“垂踵”。○成玄英疏:“踵,足也。夫迷方之士,指北爲南,而二惑旣生,垂脚不得。”
天道第十三
71.【天地之鑒也】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鑒”作“鑑”。
72.【天下功】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作“天下功成”。○郭象注:“功自彼成。”成玄英疏:“故天下之功成矣。”
73.【鍾鼓之音】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鍾”作“鐘”。
74.【鼠壤有餘蔬,而棄妹,不仁也。】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作“而棄妹之者”。
75.【天下奮[扌秉]】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扌秉]”作“棅”。
76.【世雖貴之哉,猶不足貴也】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哉”作“我”。
77.【古人之糟魄已矣】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矣”作“夫”。
天運第十四
78.【天下載之】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載”作“戴”。
79.【以愛孝易,而忘親難】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而”作“以”。
80.【夫至樂者,先應之以人事,順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應之以自然,然後調理四時,太和萬物】萬治本古逸本此三十五字爲正文。道藏本此三十五字爲成玄英疏文。
81.【一清一濁】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濁”作“獨”。
82.【子欲慮之而不能知也】道藏本萬治本古逸本“子”作“予”。
83.【吾旣不及已矣】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矣”作“夫”。
84.【取弟子遊居寢臥其下】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取”作“聚”。○成玄英疏:“故集聚弟子。”
85.【彼知美矉,而不知矉之所以美】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美矉”作“矉美”。
86.【然而不可者,无他也】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他”作“佗”。
87.【乘乎雲氣】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無“乎”字。
88.【[厲虫]蠆之尾】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厲虫]”作“蠆”。
89.【烏鵲孺,魚傅沫】道藏本萬治本古逸本“傅”作“傳”。
刻意第十五
90.【光矣而不耀】道藏本同,古逸本“耀”作“燿”,萬治本“輝”。
91.【不與物交,淡之至也】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淡”作“惔”。
92.【淡而无爲】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淡”作“惔”。
繕性第十六
93.【生而无以知爲也】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生”作“知生”。○郭象注:“夫无以知爲而任其自知,則雖知周萬物,而恬然自得也。”成玄英疏:“率性而照,知生者也。”
94.【禮樂徧行】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徧”作“偏”。○郭象注:“以一體之所履,一志之所樂,行之天下,則一方得而萬方失也。”
95.【逮德下衰,及燧人、伏戲始爲天下,】古逸本萬治本道藏本“戲”作“羲”。
96.【物之儻來寄也】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也”作“者也”。
97.【由是觀之,雖樂,未嘗不荒也。】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是”作“之”。
秋水第十七
98.【不辯牛馬】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辯”作“辨”。
99.【然則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萬治本古逸本“豪”作“毫”,下同,上文作“豪”。道藏本作“毫”。
100.【當其時,順其俗者,謂之義之徒】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無“之”字。
101.【河伯曰:“然則何貴於道邪?】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河”作“何”。
102.【趻踔而行】道藏本萬治本古逸本“趻”作“踸”。

103.【吾跳梁乎井幹之上】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吾”作“出”。○成玄英疏:“我出則跳躑井欄之上。”
104.【赴水則接掖持頤】道藏本萬治本古逸本“掖”作“腋”。
105.【其名鵷鶵】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作“其名爲鵷鶵”。
106.【鯈魚出游從容】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鯈”作“儵”。
107.【是魚樂也】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作“是魚之樂也”。
至樂第十八
108.【壽者惛惛】道藏本萬治本古逸本“惛”作“惽”。
109.【久憂,不死,何之苦也】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無“之”字。
110.【諸子所言】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諸”作“視”。○成玄英疏:“覩於此子所言。”
達生第十九
111.【忘足,屨之適也】靜嘉堂本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屨”作“履”
山木第二十
112.【吾誰與爲鄰】古逸本道藏本萬治本同,靜嘉堂本“吾”作“君”。
113.【眞泠禹】靜嘉堂本道藏本“泠”作“冷”,萬治本古逸本作“命”。
庚桑楚第二十三
114.【冰解凍釋者】靜嘉堂本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句末有“能乎”兩字。○郭象注:“能乎明非自爾。”成玄英疏:“此因學致悟,非率自然,能乎明非眞也。”
115.【六者謬心也】靜嘉堂本道藏本同,萬治本“謬”作“繆”;古逸本作“繆”,上文作“謬”。○成玄英疏:“六者綢繆繫縛心靈者也。本亦有作謬字者,解心之謬妄也。”
徐无鬼第二十四
116.【謵朋前馬】靜嘉堂本同,古逸本道藏本萬治本“謵”作“謂”。
117.【德不能同也】靜嘉堂本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同”作“周”。○郭象注:“各自得耳,非相同也,而道一也。”成玄英疏:“而德有上下,誰不能周備也。本有作同字者,言德有優劣,未能同道也。”
則陽第二十五
118.【此名實之可紀,精之可志也】靜嘉堂本道藏本同,萬治本古逸本“精”作“精微”。○成玄英疏:“假令精微,猶可言記。”
寓言第二十七
119.【未嘗不言】古逸本同,道藏本萬治本無“不”字。靜嘉堂本“不”字爲墨釘。案:疑靜嘉堂原刻本有此“不”字,爲後人所塗滅。
120.【向也括而今也被髮】靜嘉堂本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被”作“彼”。
讓王第二十八
121.【以入於海,終身不反也】古逸本道藏本同,靜嘉堂本無“於”字,萬治本作“以入海中”。
說劒第三十
122.【中知民意】道藏本萬治本古逸本靜嘉堂本“知”作“和”。案:疑靜嘉堂原刻本“和”字作“知”,爲後人所刓改。○成玄英疏:“夫能法天象地而知萬物之情。”
列御寇第三十二
123.【而心有眼;及其有眼也】靜嘉堂本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眼”作“睫”。○郭象注:“役心於眉睫之間。”○釋文曰“睫”,音接。○成玄英疏:“率心爲役,用心神於眼睫。”
天下第三十三
124.【百家眾技】靜嘉堂本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技”作“枝”。
125.【椎柏輐斷】靜嘉堂本道藏本萬治本同,古逸本“柏”作“拍”。
126.【存雄而无術】古逸本道藏本萬治本同,靜嘉堂本“无”作“五”。
三、校勘餘論



論壇不支持超大字符集,以下無法顯示。故只得拆分部件。


[ 本帖最后由 nirvana123 于 2012-8-7 10:26 编辑 ]
发表于 2015-3-17 09: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認為《續古逸》本(景宋本)不錯,王叔岷的《莊子校詮》也用此本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09: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東海之鱉 发表于 2015-3-17 09:40
个人認為《續古逸》本(景宋本)不錯,王叔岷的《莊子校詮》也用此本

這個版本確實不錯。畢竟,這是真正的宋刻本。《莊子校詮》是唯一以此為底本的《莊子》書。
其餘的《莊子》書,根本沒有認真對校此書,白白浪費這麼一個好版本。

另外,景宋本,不是影印宋本的意思。
景宋本,又稱覆宋本,是據宋本的重刻本,不過版式,甚至字體,都與宋本保持高度一致。《古逸叢書》本,是景宋本,不是宋刻本。
影印宋本,就是宋刻本的影印版。《續古逸叢書》本,是影印宋本,是宋刻本。

发表于 2015-3-19 17: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nirvana123 发表于 2015-3-19 09:52
這個版本確實不錯。畢竟,這是真正的宋刻本。《莊子校詮》是唯一以此為底本的《莊子》書。
其餘的《莊子 ...

楼上所言极是。我这里补充一个更通俗的说法就是,清人所谓“影宋本”类似今天儿童描字帖的办法,在宋本书页上铺一张薄纸,将宋本的字体笔画一板一眼的描下来,然后将描好的薄纸沾上糯米浆,字向下贴在木板上,剜去没有字的空白部分,刻成书版印刷,即称影宋版。
发表于 2015-3-20 10: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nirvana123 发表于 2015-3-19 09:52
這個版本確實不錯。畢竟,這是真正的宋刻本。《莊子校詮》是唯一以此為底本的《莊子》書。
其餘的《莊子 ...


也順道請教蔣教授:
《續古逸本》比《古逸本》精善多了,為何1922年出版後就不能取代前者的位置呢(即便閣下的《彙校》也不用之作底本)?
另外《續古逸本》稱所據的「南北宋合璧本」是否都已毀於日本空襲?
 楼主| 发表于 2015-3-22 07: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rvana123 于 2015-3-22 09:13 编辑
東海之鱉 发表于 2015-3-20 10:57
也順道請教蔣教授:
《續古逸本》比《古逸本》精善多了,為何1922年出版後就不能取代前者的位置呢(即便 ...



別人不用《續古逸本》為底本的原因,我不得而知。

我自己不用《續古逸本》的原因是:
1. 這個版本是配合本,不是一個完全的版本。
2. 經過比較,有比它更好的版本,就是我采用的底本。

至於《續古逸本》的原版存佚,未經考查,不得而知。

《續古逸本》的前半南宋刻本,因為有《釋文》的內容,因此正文文字與《釋文》多同。《釋文》的文字,與《莊子》傳世的文字略有不同。
後半部分北宋本,與傳世文字多同。經過研究,《莊子》傳世文本,多是據 北宋陳景元校改過的國子監本。說詳《陳景元〈南華真經闕誤〉疑謬辯正》,《諸子學刊》第十一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2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3 19:54 , Processed in 0.08378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