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4501|回复: 3

[地域] 黔南丛书 [民国] 任可澄等辑 Djvu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9 08: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名: 黔南丛书 七集(正集六集、别集)
主编: [民国] 任可澄等辑
出版: 1922-1943 (贵阳文通书局、紫江朱氏存素堂刊)
大小: 609.5MB
清晰度: 高清版 300dpi以上

书籍内容提要:

   《黔南丛书》由贵阳文通书局陆续刊印,又由紫江朱启钤以存素堂名义不断补印,前后费时二十二年(1922—1943)始毕役。内容涵盖经史子集,关涉贵州历史、民俗、经济、哲学、艺术、文化、宗教众多领域。其中正集六、别集一(共七集),计八十二册,二百十卷。是黔省地方文献的总结性大结集。

   作者 任可澄(1878-1945)在探新学,入政界的同时,仍不忘整理国故。由他主持编印的《黔南丛书》,前后费时二十余年,内容涵括经史子集,是贵州地方文献的集大成者,这不仅为保存乡邦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至今仍有积极借鉴作用。

       黔南丛书 目录

第01集 (3种)
       01-02册
              淮海易谈 四卷 (明) 陈应鳌 撰
       03-08
              易笺 三卷 / 卷首 一卷 (清) 陈法 撰
       09-10
              仪礼私笺 八卷 (清) 郑珍 撰

第02集 (10种)
       01册
              黔游日记 二卷 (明) 徐宏祖 撰
       02
              黔志 一卷 (明) 王士性 撰
              黔塗略 一卷 (明) 邢慈静 撰
              黔游记 一卷 (清) 陈鼎 撰
              滇行纪程摘钞 一卷 (清) 许缵曾 撰
       03-04
              黔书 二卷 (清) 田雯 撰
       05-06
              续黔书 八卷 (清) 张澍 撰
       07
              黔轺纪行集 一卷 (清) 蒋攸铦 撰
       08-09
              黔记 四卷 (清) 李宗昉 撰
       10
              黔语 二卷 (清) 吴振棫 撰

第03集 (8种)
       01册
              雪鸿堂诗搜逸 三卷 / 附一卷 / 补一卷 (明) 谢三秀 撰
       02-03
              敝帚集 十卷 (明) 吴中蕃 撰
       04-05
              桐野诗集 四卷 (清) 周起渭 撰
       05
              秋烟草堂诗稿 三卷 (清) 曹石 撰
       06-08
              碧山堂诗钞 十六卷 / 附 一卷 (清) 田榕 撰
       09
              瑟庐诗草 三卷 (清) 章永康 撰
       10
              十五弗斋诗存 一卷 / 附 一卷 (清) 丁宝桢 撰
              树萱背遗诗 一卷 (清) 郑淑昭 撰

第04集 (16种)
       01册
              春蕪词 三卷 (清) 江闿 撰
              梦砚斋词 一卷 (清) 唐树义 撰
       02-03
              香草词 五卷 / 补遗 一卷 / 附录 一卷 (清) 陈钟祥 撰
       04
              饤饾吟词 一卷 (清)石赞清 撰
              海粟楼词 一卷 (清) 章永康 撰
       05
              影山词 二卷 / 外集 一卷 (清) 莫友芝 撰
              青田山庐词钞 一卷 (清) 莫庭芝 撰
       06
              葑烟亭词 四卷 (清) 黎兆勋 撰
       07
              琴洲词 二卷 (清) 黎庶焘 撰
              雪鸿词 二卷 (清) 黎庶蕃 撰
       08
              枯桐阁词稿 二卷 (清) 张鸿绩 撰
              姑听轩词钞 一卷 (清) 刘藻 撰
              师古堂词钞 一卷 (清) 傅衡 撰
              梦悔楼词 一卷 (清) 赵懿 撰
       09
              牟珠词 一卷 / 补遗 一卷 (清) 邓潜 撰
       10
              弗堂词 二卷 / 附菉猗曲 一卷 / 附庚午春词 一卷 (清) 姚华 撰

第05集 (3种)
       01册
              靖夷纪事 一卷 (明) 高拱 撰
              安龙纪事 一卷 (明) 江之春 撰
              安龙逸史 一卷 (清 )屈大均 撰
       02
              黔囊 一卷 (清) 檀萃 撰
              苗疆闻见录 一卷 (清) 徐家榦 撰
              古州杂记 一卷 (清) 林溥 撰
       03
              都濡备乘 二卷 (清) 杨宗瀛 撰
       04-10
              平黔纪略 二十卷 (清)罗文彬 / 王秉恩 撰

第06集 (3种)
       01-02册
              督学文集 四卷 / 附杂文 (清) 孙应鳌 撰
       03-06
              江辰六文集 九卷 (清) 江闿辰六氏 撰
       07-10
              犹存集 八卷 (清) 陈法 撰

別集 (3种)
       01-06册
              汗简笺正 七卷 (清) 郑珍 撰
       07
              唐说文木部笺异 二卷 (清) 莫友芝 撰
       08-10
              古音类表 九卷 (清) 傅寿彤 撰

別集(追加) (12种)
       11册
              永城纪略 一卷(明)马士英 撰
              永牍 一卷(明)马士英 撰
       12
              于钟岳别传 邢端 辑
       13
              西笑山房诗钞 三卷(清)于钟岳 撰 / 朱启钤辑
              伯英遗稿 三卷 (清)于钟岳 撰 / 邢端 编
       14
              河干问答 一卷(清)陈法 撰
              定斋河工书牍 一卷(清)陈法 撰
              附塞外纪程 一卷(清)陈法 撰
       15
              刘贵阳遗稿  四卷(清)刘书年 撰
       16
              训真书屋遗稿 诗存 一卷 / 文存 一卷(清)黄国瑾 撰
       17-21
              陶楼文钞 十四卷 (清) 黄彭年 撰
       22
              <缺> 清代黔人馆选题名 邢端 辑

[ 本帖最后由 jdrnak 于 2010-6-9 09:1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08: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黔南丛书  1 2 3 4集---

01-04  交替,  2011. 3. 31

[ 本帖最后由 jdrnak 于 2011-3-31 06:2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08: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黔南丛书  5 6 別集---

[ 本帖最后由 jdrnak 于 2010-6-9 09:0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09: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任可澄及其《黔南丛书》
                                                                        作者:罗正副

[内容摘要]

任可澄(1878-1945)在探新学,入政界的同时,仍不忘整理国故。由他主持编印的《黔南丛书》,前后费时二十余年,内容涵括经史子集,是贵州地方文献的集大成者,这不仅为保存乡邦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至今仍有积极借鉴作用。

任可澄在编纂民国《贵州通志》的过程中,还以丛书的形式搜集出版了地方文献总集——《黔南丛书》。《黔南丛书》所收范围以明清学人为主,慎择博采,精心遴选,凡属黔人著作或他省名人有关贵州地方掌故的著作,均尽量收入。因此认真研究《黔南丛书》,对今天整理古籍,掌握省情,服务社会,了解乡邦文化,嘉惠后世来者,都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任可澄,原名文鑅,字志清,晚号匏叟,清光绪四年(1878)腊月二十二日生于贵州普定马关乡。祖父焕奎,光绪丁丑(1877)翰林,官至吴县县令,有著作行世。父毓桢,光绪戊子(1888)举人,未入仕途。[1]可澄幼承庭训,克绍家学,“未冠入泮,蜚声庠序”。[2]光绪丁酉(1897)拔萃,癸卯(1903)举于乡,甲辰(1904)试授内阁中书。
光绪三十年(1904)可澄丁忧回籍,时清廷废科举,设学堂。任可澄以兴学自任,旋与贵阳巨绅唐尔镛、徐天叙创办“贵阳官立师范传习所”,招收各县生员,培养中师教习。曾先后结业两班,为贵州新式教育培养了第一批师资。光绪三十二年(1906)传习所结束后,他又在省会次南门外丁公祠雪涯洞,与唐尔镛、华之鸿等人开办中学,创建“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普及中等教育,并亲任堂长,讲授“文史政法诸课”[2],为贵州近代教育奠定了基础。后来感到雪涯洞地方狭小,不利发展,又在南明河对岸公地新建校舍,使贵州通省公立中堂成为贵州近代规模最大、设备最好、师资最雄厚的学校。以后又历任贵州黔学总会会长、贵州宪政预备会会长等职,并创办《黔报》、《贵州公报》,“正言谠论,颇为一时所重”,[3](P465)促进了贵州新闻事业的发展。
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任可澄“躬率第子数百人,参与光复贵州之役,促成共和。”[3](P465)九月十四日(公历11月4日)贵州光复,成立大汉军政府。张百麟为枢密院院长,他任副院长,综理全省政务。时公口林立,秩序混乱, “二二事变”爆发后,耆老会和宪政党人趁机请滇军入黔平乱。民国元年(1912)二月,滇军唐继尧部抵贵阳,推翻军政府。张百麟出走,任可澄拥唐为都督,自任参赞兼秘书长。民国二年(1913)复任黔东观察使。次年赴京参加袁世凯约法会议,受命云南巡按使。袁世凯称帝,他多次参加云南倒袁活动,“誓师护国,文电筹策,多出其手,词严义正,用能唤起民众。”[3](P465)梁启超所拟反袁文告和通电,即经他修改后,始通电全国,向世人宣布云南独立。[4](P163)民国五年(1916),推翻帝制,再创共和,他出任云南省长。
民国九年(1920),贵阳发生“民九政变”,任可澄回避安顺故里。省政无人负责,又公推他代理省长而未就。十一年(1922),袁祖铭致函,再次请他出任省长,亦遭到婉辞。民国十四年(1925),他以云南代表的身份参加段祺瑞临时执政府召集的善后会议,以后历任杜锡珪内阁、顾维钧内阁教育总长,南京国民政府云贵临察使等职,并主持编纂了《贵州通志》,作了大量地方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
任可澄一生探新学,入政界,同时也不忘整理国故。黔志年久失修,民国八年(1919)“任志清先生倡议重修(《贵州通志》),约集(杨)恩元暨同人设(贵州通志)局”,[5]编修黔志,可澄负责总纂,统筹全局。次年,贵州政变倏起,他及通志局“同人尚不肯因此缀笔”[5],便委派杨恩元赴京抄录黔籍文献,为续修《通志》作前期资料准备。他深感载籍散失颇多,认为有必要多方搜求并以丛书的形式结集出版,“乃商定兼印《黔南丛书》,”以求“表彰先贤,嘉惠来学” [6],于是“辑黔人遗著,盛举旧岁当轴”[6],在民国十一年(1922)编印出版了《黔南丛书》第一集。民国二十五年(1936)贵州文史征辑馆成立,他自任馆长,并创办《贵州文献季(汇)刊》,发表了大量高水准的古籍研究论文。至于《贵州通志•前事志》,则为可澄亲手撰写,上起黔疆开辟,下迄宣统末年,上下两千多年,篇幅约占全书三分之一。他“每出外,辄以志稿自随,所至收求旧闻,增辑黔故,是以稿凡数易” [3](P466),必至满意方才刊行,可见他后半生的精力,主要倾注于是书。民国三十四年(1945)十二月九日可澄先生逝世,终年六十八岁。除主持编修《贵州通志》、编印《黔南丛书》、主编《贵州文献季(汇)刊》外,尚有《牂牁江考正》、《读史脞录》、《且同亭笔记》、《平南传》、《续夏曾佑〈中国历史〉宋元明清编》、《黔语》、《藏山堂诗文词稿》等著作行世。


《黔南丛书》(以下简称《丛书》)由贵阳文通书局陆续刊印,又由紫江朱启钤以存素堂名义不断补印,前后费时二十二年(1922—1943)始毕役。内容涵盖经史子集,关涉贵州历史、民俗、经济、哲学、艺术、文化、宗教众多领域。其中正集六种、别集一种(共七集),计六十二部,七十七册,二百四卷。是黔省地方文献的总结性大结集,是贵州学者对祖国学术文化的重要贡献,也反映了中原学者不断对贵州加深认识的过程,即使置于全国范围内比较,也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与学术影响。但《丛书》刊刻数量极少,从第一集付梓以来,迄今八十余年未能再版,所以认真研究这部大规模的《丛书》,对我们今天开展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工作仍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丛书》依类收书,按集出版,即使以现代的学术眼光看,也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不少典籍为善本秘椠,稀见版本,部分珍本甚至是国内久已亡佚,而在国外访得者。兹将各集内容分别简介如次:

第一集经集,排印最早(1922年),均为传统经典注释性著作,大多能成一家之言,代表了贵州学者的经学成就和哲学思想成就,有的还反映了黔中王学的源流演变及发展情况,可以丰富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的具体内容。其中有明孙应鳌《淮海易谈》4卷,清陈法《易笺》8卷,清郑珍《仪礼私笺》8卷,都是著名学者精心结撰之作,在经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为治中国哲学史者所必读。
《淮海易谈》,《明史•艺文志》、《四库存目提要》、《续文献通考》、朱彝尊《经义考》均著录为四卷。可见是书一直广为流传,为学人所重视。《丛书》本乃据独山莫(友芝)氏刊本校印。是书集中反映了孙应鳌的易学思想,代表了王学正脉在贵州继承发展的特殊成就,也显示了黔中王学的地缘特征和思想特点,是建构古代学术不可或缺的压卷之作,并引起了海内学者的关注。孙应鳌是继汉舍人、盛览、尹珍之后,历经千余年才始出现的一代圣哲,不仅有转移贵州学术文化风气之功,而且反映了中原文化对边地的强势影响。
《易笺》、《仪礼私笺》是陈法、郑珍精研《易经》、《仪礼》的心得之作,张之洞在《书目答问》均将其列为“国人”必读的经学要籍。除《丛书》本外,《易笺》还收入官修《四库全书》之中,受到四库馆臣的高度评价,具体内容则见《四库提要》之著录。上述三部著作都有“上述先觉,下开来哲”[7]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重新认识贵州学术思想史所应有的价值和地位。

第二及第五两集,涵盖面极为广泛,涉及贵州历史、地理、风俗、民族、社会等诸多领域。分别编订于1924年、1938年。其中第二集10部23卷,计明人3部4卷,清人7部19卷;第五集8部29卷,计明人2部2卷,清人6部27卷。作者或是亲历贵州的异地学者,或是在本土生活的乡贤名流,所记均为亲见目睹,是可靠的原始文献。但凡涉足贵州掌故的学者,无不遍览两集,它是认识黔省历史变革、山川风物、风俗民情、社会治乱的依据,填充正史、方志对贵州记载的缺漏。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其中粤中名宿屈大钧《安龙逸史》,“黔省向无传本,难于购求,往岁任志清先生在广东图书馆获睹原作,特嘱田君君亮抄录一通,寄通志局。周君霭梧复详加核校,录一分,幸无讹误,兹以印入《丛书》第五集。”[8]可见是书原稿藏于广东图书馆,《丛书》本正是据此抄录刊刻。谢国桢《增订晚明史籍考》著录曰:“《安龙逸史》一卷,海盐朱氏旧藏抄本,《嘉业堂丛书》本,《黔南丛书》本,清合肥龚鼎孳记。”谢按:“鼎孳为有明二臣,投降清廷后,必不敢作此纪事,或抄录当时传闻,或出于后人伪讬也。近见嘉业堂丛书本,及黔南丛书本均题为屈大均撰,则是书为翁山所撰也审矣。”[9](P557-558)而朱希祖在《屈大均(翁山)著述考》中认为:《安龙逸史》讬名,是书为无名氏之《残明纪事》伪讬,嘉业堂刘氏受作伪者之欺也 [10](P2124) 。是书作者为谁,学界多有争议,因此《屈大均全集》未收,有待考实。此书专纪明末永历王驻安龙的事迹, 文字“简括详明,足以补《明史》之缺遗,而亦备黔疆之掌故,诚可宝也。”[8]可以弥补南明逸史史料分散见,一鳞半爪,语焉不详的缺憾。既是地方史要籍,也是南明史珍贵史料。清人檀萃《黔囊》,摹写黔中风物,文辞雅正,“富有诗意”,足资考证地理沿革、山水名胜、风物特产,可谓 “西南枢轴轮毂”[11],有较高的学术代表性。

第三、四集为诗、词集,其中明诗2部14卷,清诗6部30卷,共8部44卷;词则为16部39卷,除民国2部6卷外,其余均为清人著作。以上二集凡24部83卷,占《丛书》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集中反映了地方学人的艺术成就,也说明“清诗三百年,王气在夜郎”的评语,的确并非虚语。
谢三秀是 “专精风雅,隽永冲融,驰骋中原,卓然一队”[12]的著名文人。收入《丛书》的《雪鸿堂诗搜逸》,据王氏介臣刻本校印。道光《贵阳府志•艺文志》著录曰:“《雪鸿堂集》,明贵阳谢三秀撰,书佚。”《搜逸》由莫友芝从《黔风旧闻录》中辑得,山阴王个峰“资促上板”[12],刻成三卷,“几成孤本”[13]。《雪鸿堂诗集》,吴滋大、朱竹诧等均“未窥全集”[13],亡佚已久。辑得《搜逸》,弥足珍贵,代表了黔省诗歌萌芽期的成就,为研究黔诗渊源的原始文本。而吴中蕃的《敝帚集》,皇皇千余首诗,皆为个人心得之作,汇为一集,尤其引人注目,孔尚任赞叹“即中原名硕,夙以诗噪者或不能过之”[14],说明黔诗在明清之际已初具规模。以后,黔诗则进入兴盛发展期,田榕《碧山堂诗抄》16卷,“读之若远山横翠,杏霭有情;入若清水芙蓉,天然去饰”,即可视为上品佳构的代表,以致学人不得不盛称“黔山川瑰丽,多异人”[15]。易言之,即田榕开创了别具地方特色的高原民情诗风。

贵州词历来罕见,因此,任可澄特别注意搜集,自以为“此集搜罗颇称赅备”。贵州词学清代始进入兴盛期,“其褒然成帙,各体皆备,实以陈息凡《香草词》为首。”[16]长洲汪士松即评价说“风流而涵泳胜人,雅健而驰骋由己,是不为音囿,不为律缚……。”[17]古吴潘伟如也认为“词意缠绵,笔情幽秀,兼有宋元之长,每到兴酣时,有一种英姿奇气,令人钦挹不尽。” [17] 所言虽针对陈钟祥而发,但也可见贵州的词学成就已是好评如潮。而民国时期姚华的《弗堂词》,更展现了艺术家在词界的造诣,至今在学术界仍有影响。

诗、词两集排印时间均在1936年,是贵州诗词精华的总汇,大多是本籍达官贤士的作品,当时即多在省外学人中流传。认真整理研究,可以重新领略到贵州古近代辉煌灿烂的文学艺术,增强黔省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和学术自豪感。
  第六集为个人文集,凡3部22卷,1941年刊印。有明孙应鳌《孙山甫督学文集》5卷,清江闿《江辰六文集》9卷,清陈法《定斋先生犹存集》8卷。是研究贵州儒生士大夫及其学术思想的重要典籍,体现了贵州儒家文化传播衍化的脉络。遍览此集所收各篇,可知黔中文化开启较早,“不待郑莫出而已名作如林”。[18]
《孙山甫督学文集》,为门人邵(元善)氏初刻,后有《续编》,莫友芝“于光绪中访求数十年,虽得他著一二种,而《文集》终付阙。”[19]可见《文集》在中国本土已佚。后来黎庶昌在日本友人中村正直家中访得,并“举而刻之,将使吾黔人士,由先生之书,以推知先生志业,讲明而昌大之,使圣学复明于时。”[20]《丛书》本正是据黎氏原刻本校印。淮海先生开贵州学风,昌明圣学;官至尚书,赠太子太保,获谥文恭;而《明史》无传,《明儒学案》漏载;《督学文集》的刊印,正可弥补前人遗漏,开启后世学风,洵足珍贵。
第七集别集,共14部37卷。前3部18卷刻于1936年,为小学音韵之书。不入正集,因多有古字,铅印不成,改为木刻,是为别集。这三部小学著作,都各有特色,并作出了某些突破。
傅寿彤著《古音类表》,民国《贵州通志•艺文志》著录为九卷。何绍基称 “固前贤所未发,实天道之自然。”前贤研究音韵,皆拘泥于经典,难破陈规,“今傅子青余,独悟神旨,由五声十五部推源三统。”[21]傅先生通过五声十五部,推衍出三统,使音韵与天道合一,与自然和谐,使音韵不仅有了文化意义,而且有了生命意义。难怪何绍基未得观全书,即感叹 “揽其大纲,犁然有当于人心,何快如之。”[21]

贵州研究小学者,“廖若晨星”,而此集所收郑珍《汗简笺正》、莫友芝《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及《古音类表》三种撰作,考据功夫独特,发明颇多,是清末汉学成就的代表,弥足珍贵。

别集11部19卷,由紫江朱启钤存素堂补印于1942、1943年,主要为杂史诗文遗稿。朱氏几经周折,多方搜求,方得成卷。由于补印于《丛书》之后,故历来鲜为人知。南明马士英《永城纪略》和《永牍》各1卷,反映了士英举家殉国,百战不屈的情况,不仅记载南明在安龙的历史过程,也可纠正南明史的讹误。于钟岳《伯英遗稿》3卷,转手多人,历经贵阳、长沙等地,历时六十余年,方得印出,甚为难得。[22]
以上分集介绍,只为了叙述方便,事实上,每一集每一部,都可以相比观,都有社会科学各领域资取的材料,也都可以从中提炼出思想文化的精华。所述虽仅一端,不能包举无遗,然而也可大体窥知其宏博丰富,蔚为大观的情况,也可说《丛书》熔文学、史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为一炉。其数量之大,质量之高,乃贵州书籍刊刻史之翘楚,可执地方丛书之牛耳也。

任可澄先生在军阀混乱,抗日军兴之际,仍“于乡邦文献,尤所系怀”[3](P466),每到一处,都随身带上志稿,并“搜求旧闻,增辑黔故” [3](P466)。最终历时二十余年,汇辑成如此大规模的地方文献《丛书》,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不可估量的文化财富。然而自《丛书》初版至今,却长期无人问津重新整理之事,不仅流通鲜少,而且藏本也大多残缺。可澄先生当日登高疾呼,黔省“文献之可考于今者千百不得十一,此吾辈黔人所当认为盛耻,发愤以求雪也。”[23]如果我们不继先生遗志,及时整理研究《丛书》,保存乡土文献古籍,不仅有愧于先哲,而且会留下遗憾于后代。
当今时代升平,精神文明昌盛,恰巧政府提倡“科教兴黔”之机,认真研究任可澄,整理研究《丛书》,补编《续集》当应早提上议事日程,这是功在当今,泽在后世的大事,当引起一切有识之士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续安顺府志•本传》。
[2]白之瀚:《代任泰撰任公志清事略》,《贵州文献汇刊》第五期,1949年。
[3]失名:《任可澄事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原件,引自卞孝萱、唐文权编《辛亥人物碑传集》,北京:团结出版社,1991年10月。
[4]邓汉祥遗稿:《对任可澄的点滴回忆》,《贵州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三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
[5]杨恩元:《贵州通志•新修贵州通志序》。
[6]陈矩:《淮海易谈•跋》,《黔南丛书》第一集,贵阳:贵阳文通书局,1922年。
[7]李国钊:《易笺.•跋》,《黔南丛书》第一集,贵阳:贵阳文通书局,1922年。
[8]凌惕安:《安龙逸史•跋》,《黔南丛书》第五集,贵阳:贵阳文通书局,1938年。
[9]谢国桢:《增订晚明史籍考》,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
[10]引自欧初等主编:《屈大均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
[11] 陈德谦:《黔囊•跋》,《黔南丛书》第五集,贵阳:贵阳文通书局,1938年。
[12]莫友芝:《雪鸿堂诗搜逸•序》,《黔南丛书》第三集,贵阳:贵阳文通书局,1936年。
[13]曹经沅:《雪鸿堂诗搜逸•序》,《黔南丛书》第三集,贵阳:贵阳文通书局,1936年。
[14] 孔尚任:《敝帚集•序》,《黔南丛书》第三集,贵阳:贵阳文通书局,1936年。
[15]彭端淑:《碧山堂诗抄•序》,《黔南丛书》第三集,贵阳:贵阳文通书局,1936年。
[16] 任可澄:《香草词•序》,《黔南丛书》第四集,贵阳:贵阳文通书局,1936年。
[17] 引自《香草词》,《黔南丛书》第四集,贵阳:贵阳文通书局,1936年。
[18]杨恩元:《定斋先生犹存集•跋语》,《黔南丛书》第六集,贵阳:贵阳文通书局,1941年。
[19]李独清:《孙山甫督学文集•跋》,《黔南丛书》第六集,贵阳:贵阳文通书局,1941年。
[20]黎庶昌:《孙山甫督学文集•序》,《黔南丛书》第六集,贵阳:贵阳文通书局,1941年。
[21]何绍基:《古音类表•序》,《黔南丛书》别集,贵阳:贵阳文通书局,1936年。
[22]朱启钤:《伯英遗稿•跋》,《黔南丛书》别集,贵阳:贵阳文通书局,1943年。
[23]任可澄:《贵州文献季刊•创刊词》,贵阳:贵阳文通书局,1938年。

                                        原文发表于《贵州文史丛刊》2004年 第1期。

[ 本帖最后由 jdrnak 于 2010-6-9 09:12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2 12:13 , Processed in 0.104052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