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764|回复: 11

我的大一统观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3 10: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一统自秦始皇以来就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题,而与大一统相对的大分裂则是次要的,是无关紧要的小插曲.自秦以来大一统的王朝有,两汉(西汉,东汉),西晋,隋唐(隋朝,唐朝),元明清(元朝,明朝,清朝).
  在历史上,分裂总是带来动乱,战争,颠沛流离,百姓痛苦不堪.而于此相反,统一则能带来和平,安宁,休养生息,百姓安居乐业.所以,人民总是拥护统一,反对分裂.
  古人有"王道""霸道"之分,何谓"王道",何谓"霸道".窃以为"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晋文公南逐蛮夷,大会诸侯.此皆为霸道.而秦始皇一统六国,扫平华夏.北伐匈奴,南征百越.书同文,车同轨是为王道.汉武帝,该正朔,易服色;兴盐铁,定郊祭.北逐匈奴,南吞百越.东攻朝鲜,西定西域.是为王道.王道霸道之分在统一.
  当今世界不太平,自"二战"以来,人类经历了:四次中东战争,三次印巴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战火从太平洋一直烧到大西洋.百姓痛苦,商旅断绝.人类迫切需要统一,和平.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大一统的观念,此时此刻正是中国人大显身手的时候.
  天下恶乎定?孟子曰:"天下定于一."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1-3 15: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古竞于道德,春秋以降竞于力气。这才是王、霸的区别。
简单来讲:周公以礼乐治天下(现在意义上就是说国际间的事可以用彼此公认的规则、道德处理。)是王道。齐桓以武力以救世。(为维护国际上公认的规则、道德必须使用武力)是霸道。王、霸之后是战国(没人救世了,有争端就打呗。所以是乱世。)
秦始皇连周王都灭了,是造反。


加一句:孟子说“定于一”不是指疆域上。中国的“大同”也不是要做罗马帝国第二。

[ 本帖最后由 多闻阙疑 于 2009-11-3 16:13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11-3 16: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多闻阙疑 的帖子

如果秦灭周,扫六合是造反。那么商汤代桀,武王伐纣是否也是造反。“天下本无主,有枪者居之。”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在经过一系列的纵横捭阖,杀伐攻略之后,最终会有一个军阀取得明显优势,压倒其他军阀,完成历史所赋予的统一任务。当华夏大地上只剩一个军阀之时,这个军阀本身也发生变化,他由一个割据偏安的草头王,变成唯我独尊的君王,其所采取的一切政策措施,随之变化。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消除分裂割据的隐患,防止自己的江山像前人一样陷入分裂。所以,才有了历史上的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这些历史变化都是为了一姓之私,却无意间成就了天下之公。王夫之曰:“此之谓神也。”
发表于 2009-11-4 12: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春秋”的观念,我的解释没错。谈“王、霸”不按春秋的观念讲,一味臆想,我以为不妥。谈史而不能尊重史的产生,怎么可以看清史的真相呢?若只是硬套几个西方现代史学的理论,便来讲中国史。要么成了戏说;要么成了外国人看中国。
秦始皇不得称革命;汤武可以称上革命。因为革命乃是顺天承命不同于造反。这个“革命”的意思,和现在的完全不同。
秦皇戮灭诸国是乱,灭周是反。所以是造反。“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号召诸国,以有道伐无道。所以称革命。
所以后来,汉高祖进咸阳,礼遇子婴,人皆颂其仁德;而项羽杀之,人皆谓暴虐。若只在“杀与不杀”上辨别,便不算读懂了。汉高祖分封諸侯,若以为是“好名迂腐之举”,便也不算读懂。后世明明篡位的,非要假装成禅位。也要读得懂为什么。
读书不知源流出处,便应了句老话“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的正解在现代语境里也渐渐湮灭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11-6 09: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多闻阙疑 的帖子

我想王夫之不懂西方现代史学的理论,我也不懂!
发表于 2009-11-10 11:3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秦滅周,就是反。因爲秦有故周之地,僭主之位,自是「反」,而不是甚末革命。

這是欺君子之仁,而爲小人之惡。

當周之末世,諸侯膽子再大,也不敢滅一縣地的周室。

唯秦不知東方「皇」、「帝」、「王」各是何指,纔會僭越,而有「始皇」之名。

自古「帝」、「皇」都是指故神主之名,從來不可能指現實中的人。始皇而稱「朕」,自爲「皇帝」當然是僭稱無疑了。

這箇禮法的大要,絕對是周禮中最爲重要的環節。尊先王以卑己,纔可能把文化與道統認真地延續下來。

卑先王以尊己,不是僭越是甚末?

所以秦滅周,是棄傳統倫理於完全不顧,以法代禮,以刑代治,暴政之名肯定是坐實了的。

而後世沿續這箇僭稱,皇帝制基本也就成了搞笑的「僭主制」了。

[ 本帖最后由 暮鴉 于 2009-11-10 11:42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1-16 15: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乐乐乐 的帖子

关于大一统的问题,是否可以深入讨论。这一篇过于浅显。顺便提一句,我是满族人,所以对于清朝的历史比较感兴趣,对于这方面的关注也比较多。我对清朝的大一统的理解比较深刻。我认为大一统虽然不单指版图、领土的统一,但是,领土和版图的统一确实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没有领土的统一,其他一切皆是空谈。
  中国领土幅员辽阔,在历史上,我国人民对地理空间的认识越来越大,所以统一的范围越来越广。现在,可以将我国主要的地区分为以下部分:
1、中原
   狭义的中原指淮河一带,而广义的中原泛指长城以南,南岭以北,汉族人的主要聚居区。由于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所以,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只要能统一中原,就可以称之为“基本统一”。
2、西北
指河西走廊以西的地区,包括新疆、宁夏的全部,和甘肃的大部。主要居住着回、维吾尔、蒙古、哈萨克等少数民族。由于这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地段,也成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反复争夺的地区。自汉武帝拍张骞“凿空”西域以来,强国必有西北。如隋唐、元明清,有西北则强。两宋、辽金夏,无西北则弱。
3、漠北
指近长城以北蒙古草原和西伯利亚一带,是游牧民族的聚居区。这里的少数民族时常南下劫掠,甚至入主中原。但其一旦站稳脚跟,又面临新的游牧民族的威胁。这里出现过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的一系列强盛名族。这里也是胡汉民族交融汇合之处,我本人就是民族大融合的产物。我身上流着汉、满、回三个民族的血液。
4、东北
东北地区指山海关以北的的地区,也是个多名族聚居的地区。
5、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和中原的交往甚早,在唐朝,青藏高原上出现吐谷浑、吐蕃两个强盛国家,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金城公主下嫁尺带珠丹就是汉藏民族交往的证明。元朝时期,吐蕃归入中央集权的统治之下,由宣政院管理。明清两代,青藏高原的局势都比较平静。
6、岭南
岭南一带生活着百越族的先民,秦始皇征服岭南之后,这里和中原联系比较紧密,基本和中原没有什么区别。
   综上所述,中国领土的统一主要以中原、西北、漠北三处为主。只要能统一中原就能占据极大的优势,进一步争取囊括西北东北,就能完成“大一统”的历史任务。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1-16 18: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们的立论太深奥了,只是用什么标准、观念、角度去评价的问题,这些问题好像也一直在争论,越辩越明哈,是好事呢。老师们各自选的角度不一样,其结果自然有所区别的。想继续看老师们的讨论。
发表于 2009-11-18 15: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论“大一统”

我是满族人,我的父亲、祖父皆是满族人,但是他们一丁点儿满族语也不会,所以没有人教我。 关于“大一统”的问题,我想再次阐发我的观点。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经历过多次统一与分裂的较 量。最终总是以统一战胜分裂而告终,但是各个时代的统一道路,统一方式,和统一成果却不尽相同。总 体说来,统一与分裂的较量主要有:军阀混战(如春秋战国、三国、五代),地方反叛(七国之乱、八王 之乱、靖难之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蒙古、满族)。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混乱时期,许多文明古国由小国寡民的城邦制走向“大一统”也经历 过类似的阶段,如埃及、印度、希腊(奥运会就是混战中的城邦为祈求和平而开办)。中国自然也不能例 外,周天子衰落之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甚至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各国君主都希望由自己领导统一大业 ,经过五百多年的较量,秦国一枝独秀,秦始皇剪灭六国,一统华夏。秦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式的大一统国家制度。这种制度延续2000年之久,难怪后人说:“秦虽亡,百代尤效秦法。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继续沿着统一道路前进,北伐匈奴,南征百越;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秦朝虽 然只有短短15年,然而战国时代,“一战之费,十年之田不偿”,统一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人民群众得以休养生息。秦亡之后,汉继而兴起,“汉承秦制,略有损益”。赢得了四百多年的大繁荣, 这也使得“大一统”的观点深入人心。从此以后,无论国家陷入多么大的分裂与战乱,华夏子孙的优秀人 物,总是不屈不挠的追寻着大一统的理想目标,“大一统”如同一个灵异的声音呼唤着各个时代的仁人志 士,去进取,去追求。
        东汉黄巾起义后,董卓乱汉(190),关东各诸侯争相讨伐,中国再次陷入混乱。但是这一次的分裂时 间特别短,规模特别小,至280年西晋灭吴再次统一只有90年。可见在统一与分裂的较量中,统一的势力越 来越强大。
       西晋灭亡之后,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少数民族相继南下中原,中国迎来第一次,也是最大 规模的一次民族迁徙的浪潮。这次浪潮伴随着杀戮与劫掠,史称“五胡乱华”。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 少数民族逐渐汉化,胡人摆脱了本身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开始向中原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学习,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两个民族逐渐趋同,最终溶为一体。少数民族也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经过了200多年的民族融合,中国的统一形势再度成熟。581年,隋灭陈,中国再度统一,新的领导人,隋 文帝、隋炀帝都是胡汉混血儿,继隋而起的唐朝也是胡气甚重。少数民族在统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而且 从此之后的历朝历代,凡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都与五胡类似,其不但没有打断中华文明的进程,反而使 得我国的历史发展更显得多姿多彩。
        隋唐的盛世,再一次证明“大一统”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当时的中 国是世界上最繁荣、最强盛的国家。成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周边国家民族无不向化内附。中国迎 来了封建时代的鼎盛局面。 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打断了唐的繁盛,国家进入多事之秋,藩镇割据成为威胁统一的巨大隐患,终唐一 代也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唐亡之后,竟演变成五代十国的大分裂。中央和地方的战争,往往是中央获胜, 因为中央掌握绝对的经济政治优势,在军队数量、兵器质量、训练有素来看,中央都足以消灭地方叛乱势 利,如汉七国之乱、唐安史之乱、清三藩之乱。但是有时也出现相反的状况,如明朝的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就消灭了自己的侄儿建文帝,夺得了皇位,这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地方战胜中央的战争,但是无论谁获胜,其结果都是统一战胜分裂,因为中央获胜后,为防止叛乱再生,必定削藩;而地方获胜之后,为 防止有人效法自己起而叛乱,也会厉行削藩,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唯独像只有唐朝,中央和地方打成平手 ,谁也压不倒谁、谁也吃不掉谁,是最为危险的。甚至唐朝后期,中央政权也就类似于一个割据政府,这样的局面最容易引起大分裂。
       五代后期,宋夺北周,继而消灭各地割据政权,但是宋朝始终不能消灭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相反宋与 辽、西夏多次交战都告失败,导致“幽云十六州”和“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长期游离于中央之外。宋朝 连长城以南的中原也无法统一,所以只能算一个局部统一的王朝。但是宋朝也是一个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 合的阶段,契丹、党项、女真、虽然都与宋朝为敌,但是少数民族的人民却倾心汉化,争相学习汉族的语 言文字,四书五经,三省六部,仁义礼仪。到宋灭亡,这些少数民族已经被称为“汉人”。
        元朝是中国又一个大一统时代,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从波罗的海到南沙群岛,整个欧亚大陆绝大部分 都归入中国版图。元朝实际统治地区包括阔现在俄罗斯、中国、朝鲜的全部,北印度一部,以及中亚五国 ,伊朗的全部和阿拉伯世界的一部。
       而且,自元以后,六百余年,直至今日,中国再也没有陷入过大分裂 的局面,足见,几千年“大一统”成果不可捍动。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3 10: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丁立炜 的帖子

这位朋友真是高人,厉害。我认为,近代以来,各民族国家的统一更进一步来说是少数民族和汉族已经形成强有力的经济纽带,这个纽带把各个民族兄弟紧紧的拴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也离不开少数民族。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不是古代广土众民的大帝国,而是近代的、富有生命力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古代大帝国建立在强大的军事基础上,而近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却建立在经济纽带的基础上。军事力量可以衰落,而经济纽带只会加强,绝不会衰落。所以经过几千年的名族融合,到元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大分裂的局面。这种大一统局面多赖经济纽带的支撑。
   不仅是中国,在世界进入近代以来,世界上再也没有出现大分大合的局面。即使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也能保持其主体的完整性。例如中国、印度,近代以来陷入半殖民地、殖民地的深渊,但是经过百折不挠的斗争,却始终没有陷入分裂。这正是大一统最有价值的成果。
   抗日战争后,蒙古从祖国分裂出去,20世纪后半叶,其完全沦为苏联的附庸。苏联解体后,蒙古社会经济水平一落千丈,绝大部分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60%的人口陷入赤贫。蒙古人民几乎陷入绝境。现如今,蒙古国内部出现回归祖国的思潮。
发表于 2009-11-23 19: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丁立炜 的帖子

春秋战国,小国林立,相互竞争的结果:诸子百家生于是世;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尽出于是时。
秦出于何种因由能统一,结束封建的局面,形成一个大帝国。或是出于武力的强盛;或是出于治水的需要,大河经过若干国家,但国与国之间的某种猜忌造成治水的困难,统一也许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但统一之后出于统治如此广袤帝国的需要,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活力。在此往后,统一是主流而不辍。
发表于 2009-12-24 19:5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一统好不好,要看立场。站在秦始皇他们家的立场上,当然他们家占的地方越大越好。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就不一定,暴秦的暴政让多少人家破人亡,起码站在这些破家亡人的立场上秦灭六国的战争就不好。让被秦坑杀的40万赵卒的家属说秦好,让孟姜女说秦好,恐怕要费点劲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5-4-20 05:20 , Processed in 0.14074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