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思为:孔子说:“只要有人提着十吊腊肉来作贽见礼,我没有不加以教诲的。”这句话中的“脩”字不能简化为“修”。笔者读《四书校注》(参考陈戍国. 论语校注. 长沙: 岳麓书社出版, 2005: 88),发现其中“脩”字写成“修”。余以为不妥。岳麓书社另一些版本的关于《论语》校注方面的书,都存在此问题,不知是否是出版社排印时的疏忽。 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脩”字条下对“脩、修”二字有一段辨析:
“修”本义是修饰,“脩”是干肉。由于二字同音,所以常常通用,但“干肉”的意思不能写作“修”。
按“修”和“脩”古代为两个字。《玉篇》卷第五(四部丛刊本)云:
“修,胥遊切。治也。饰也。”同书卷六又云:“脩,息流切。脯也。又长也。”
《广韵》卷第三(四部丛刊本)云:
“修,理也。《说文》:‘饰也’。”又云:“脩,脯也。又长也。又姓。汉有屯骑校尉脩炳。《姓苑》云:‘今临川人。’息流切。”
由以上可知,“修”与“脩”二字古音读xiū,和现在的读音相同,然而本义则截然不同:“修”有治理和装饰的意思;而“脩”则是干肉或者姓氏的意思。繁体字向简体字转化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方便,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此不赘述。其中,“脩”字即是一例。笔者同意《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辨析,即作为干肉意思讲时,“脩”字不可简化为“修”。此为笔者读书过程中的一点意见,商榷之处,还望大方赐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