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347|回复: 1

民国崇安县新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7 15: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书名: 崇安县新志
作者: 刘超然等
丛书: 福建省地方志集成
页码: 749
出版机构: 成文出版社
书籍格式: PDF
出版时间: 1940
书籍大小:15M
书籍清晰度: 稍微模糊版
书籍便利度: 无书签
书籍完整性: 缺少,序
  是书本为福建省武夷山市的旧志,龙岩人郑丰稔主編。1997年武夷山市曾點校200冊。

[ 本帖最后由 齐云隐客 于 2009-4-17 16:53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16: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郑丰稔以及九县县志

民国鄭豐稔,:刘超然等修 出版社:崇安县志委员会, 民国31年(1942) 版本:铅印本,字跡模糊。
郑丰稔,字笔山,乳名兴照,福建龙岩龙门赤水村人,生于清同治12年(1873年),1953年1月病故于厦门鼓浪屿寓所。郑丰稔父庆堂,年轻时赴江西省进贤县经营土烟生意。丰稔弟妹5人,居长,年青时从学廖心一、连襄臣等岩中名师,学业大进,24岁考取岩学第二名,经古场取第一。25岁乡试中第。次年暂停科举赴福州进全闽师范学校,毕业后充任龙岩中学监学兼经学教员,并被选为教育学会会长、去毒社社长、谘议局首届候补委员。26岁以后郑丰稔进入仕途,历任直棣州州判,江西高等审判厅民庭推事。民国元年选任福建临时省议会议员,民国2年选充正式省议会议员,副议长。民国8年任命为福建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民国12年,郑丰稔主持省宪并召开省宪临时会议组建制宪筹备处,公推萨镇冰为处长,与雷寿彭先后为副处长,一度任代处长。复组临时参政院时为参政,代行议长职。民国21年,郑丰稔离开政界,任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高等教育7年。民国27年郑丰稔辞弃教授,开始从事地方志编纂与研究工作,直至全国解放。
  郑丰稔历经清朝、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具有忧国忧民思想,深受人们爱戴。郑丰稔乡试中试后,曾奉命赴京面君,但耻于向慈禧太后作跪拜礼,宁可不受赏,不当官,离京返归故里。他对日本明治维新十分景仰,以为要振兴中华,一定要仿效日本,科学救国。与林森、宋渊源等要人交识,参加同盟会,拥护孙中山先生的反清革命,赞同孙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参加反清革命活动。当袁世凯称帝时,郑丰稔写了讨袁檄文,孙中山先生甚是欣赏,名噪一时。民国元年选充福建临时省议会议员时,与宋子靖等人提案弹劾彭寿松,遭到报复,几乎被暗害。在民国2年任省参议会议员、副议长期间参与了组织癸丑俱乐部活动,被不立党籍,不给党证的处分。迨至民国13年重组国民党进行党员登记时,因其厌倦党内帮派斗争未去登记,与国民党脱离关系。
  郑丰稔一生有过几次与共产党领导人接触,并为党做过有益事情。第二次国共合作前夕,邓子恢同志登门邀请其出面协助去找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游说国共合作一致抗日的道理,郑丰稔毅然答应,经过多方工作,陈仪终于同意让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北上抗日。解放后,郑丰稔亲眼看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被推翻,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感慨良多,欢欣之余写了许多诗篇歌颂共产党,歌颂毛主席。在福建文史馆筹建时,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席张鼎丞特聘任郑丰稔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之职。遗憾的是,聘任书从福州发出时,郑丰稔老人已在厦门鼓浪屿与世长辞。
  郑丰稔一生最大的业绩是其晚年热心修志。郑丰稔自民国28年(1939年)首纂《泰宁县志》至38年(1949年)末修《南靖县志》,历时十年总纂闽省八邑志书。民国28年(1939年),郑丰稔应泰宁县县长陈石之聘总纂《泰宁县志》,这是他献身修志工作开始。年余,《泰宁县志》全书告成,38卷,首1卷,并于民国31年(1942年)由永安现代印书局铅印发行,省内外均有收藏。民国29年(1940年),崇安县设立县志委员会,正当郑丰稔总纂《泰宁县志》稿成后,即应崇安县志委员会主任、县长刘超然之聘,重修《崇安县新志》,任总编纂,县长刘超然任主修。民国31年(1942年)初,《崇安县新志》纂成,31卷,并首1卷,同年铅印出版,省内外均有收藏。民国32年(1943年)郑丰稔回龙岩县为其儿子完娶时,应龙岩县长林诗旦(字植楠)之聘修纂《龙岩县志》。同年秋,又应允漳平县长柴建仕之聘。其间,郑丰稔奔走于龙岩、漳平两县之间,越年《龙岩县志》、《漳平县志》两志稿相继告成。《龙岩县志》29卷,首1卷,末1卷。于民国34年(1945年)由厦门风行印刷社石印发行,省内外均有收藏。《漳平县志》志稿未刊刻,知者甚微。郑丰稔还应聘修纂了《华安县志》、《长泰县新志》、《云霄县志》、《南靖县志》。郑丰稔用了十年时间总纂闽省八邑县志,其中5部已在当年铅印,华安、漳平、南靖3部志稿尚未刊刻付印,除漳平县志稿散失外其它都保存下来。郑丰稔在总纂八邑志书之后,还将八邑志书的序例汇集成册,并在解放前夕铅印出版,目前我们见到的有2种版本流行于世。郑丰稔苦心修志,为我们保存下民国时期数百万字地方文献资料,不愧为闽中修志大家。
  郑丰稔总纂八邑志书,省内外学者对其评价极高。民国37年(1948年)12月6日黄典诚先生为《八邑志书序例》所写序言说:“吾师龙门郑笔山先生,自丁丑以还一纪之间,赓修泰宁、华安、崇安、龙岩、漳平、长泰、云霄、南靖等八邑方志。每纂书,辄详稽事实,芟绝虚饰。而义例之立,名目之分,精严确当,向所未觏”。欧阳飞云先生为《八邑志书序例》一书所写的评论说:“我国修纂地方志享盛名的,民国以还,除了已故梁启超、蔡孑民、陈石遗和瞿兑之、李太棻等人外,当数郑丰稔先生了。”郑丰稔修纂的志书,笔者阅读过云霄、长泰、泰宁、龙岩、崇安等5部,披览过《八邑志书序例》等。其志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反对封建迷信,推崇科学。这种先进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在《龙岩县志》志序中指出:“至于旧志之涉于迷信,不合科学之处,今惟于其可删者删之,其不可删者,则附论以备商榷。”在《云霄县志》中也抨击说:“风水之害,甚于洪水猛兽。其愚无知者无论矣;甚至士大夫,亦惑其说,而不知返。”“现时科学昌明,原子、电子,人方推阐不遗余力,我犹悄恍迷离作五世纪之幻梦。……何其愚不肖至于此极也。”二、注意收集保存各地民俗、方言和歌谣、民间典故等资料。在《崇安县新志》、《云霄县志》中,用较多篇幅加以收存方言、民俗、歌谣等内容。《云霄县志》方言、俗语、民谣内容十分丰富,表述淋漓尽致:“云霄通行之语言,系属闽南语,亦称福老语(即福建老方言),具有显著之鼻音,及中州带来的轻微舌上音,与漳属各县暨厦门、泉州等处相同,又与广东省辖之潮汕、惠州沿海,以至台湾、澎湖、龙岩等县市均可通。其使用之广,远至南洋、暨菲律宾群岛。”但“个别方言又异于漳厦”等等。《云霄县志》收存的民间歌谣甚多,如有讥嘲祀神太过的歌谣“龙眼乾”;有形容邑民好斗的“天乌乌”,有讥寒户婚嫁奢靡之失的“拍手刀”,有讽谕吸鸦片的“鸦片本是土,未吸真忠厚,吸了就糊涂,妻儿母子总无顾,亲戚五外煞新路”等等。三、在志书中若干类目中,利用了当时政府机关档案资料,保留了第一手原始史料,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如在《泰宁县志》中,多处记载了1931年至1934年前后,中央红军在泰宁附近活动情况。又如在《崇安县新志》大事目中,有关于三十年代初期红军游击队(如方志敏、罗炳辉等部)攻占崇安的记载;再如《云霄县志》大事目内也记载着民国21年春共产党攻陷漳州、漳浦。民国25年(1936年)宝头石村、洞地、吉坂、顶孙坑等乡及内山一带有红军游击队活动。同年8月卢信(胜)、吴金等数十名红军游击队攻入云霄县城“成利”号等。四、大胆创新。郑丰稔修纂的志书,出现了新门类、新条目、新体例。如《长泰县新志》、《崇安县新志》等出现了“社会”、“宗教”、“政治”等新门类,门类之下还有新条目,如“政治”类下有民政、财政、建设、教育、保安。其中民政篇下又分户口、自治、恤政、积贮、卫生院、救济院、育婴堂、义冢、禁烟;财政分田赋、税收;建设分为物质建设和交通建设;教育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保安分军备和警察。类目由大至小,层次分明。许多大小门类还以现在和过去两种形式进行记述,堪称是一大创新。在体例篇目上大胆地把地理、疆域、山川放在方志的首位,同时增加社会、政治、宗教、司法,民族、丛谈等内容。特别是将各县的“大事”列为首卷的作法尤为可取,使后人了解与掌握各县历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郑丰稔一直倡导对旧志中“诸不合科学之记载则不得不加以纠正”的观点,并身体力行,所有这些在旧志修纂中不能不说是在方志学理论探索方面走前了一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5-2-24 00:25 , Processed in 0.08994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