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228|回复: 0

《德川宗教:现代日本的文化渊源》读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0 01: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贝拉著王晓山戴茸译北京三联1998
隋唐之后至十七世纪之前的日本与中国有着太多的相似(甚至相同)之处,而到明治维新,日本竟一转“脱亚入欧”,成为现代化的强国,这无疑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19世纪末开始探讨日本国家转型的著作就数不胜数。而一直以天国自居的近邻中国也开始以全新的目光看待这位昔日的学生。自黄遵宪《日本志》始,中国的知识分子就一直思索维新之路能否置植中国?为什么?对于明治维新的探讨,以前的东西各国都经历了由王政复古——到脱亚入欧(也即全盘西化)——到“尊王攘夷”思潮这样上溯式的探讨,直至二十世纪在50年代的时候,深受韦伯影响的贝拉专门对日本的宗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德川宗教》),从而开启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宗教,这是探讨人类终极意义的思想体系,是维系人心的化外之教,而且也是一直为宗教意识较为淡漠的中国学界一直忽略的一个路径。但是寻找东西对应的努力与方法固然或有奇效,然而有时难免牵强之感。一个历史变革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仅仅定之于宗教肯定失之片面。这也正是西方视角下的东方问题总显得怪异的原因。
从翻译上说大致不错,但翻译者的宗教功底稍显不足。如:83叶(《神代口诀》)“神者,嘉牟嘉美(日文镜子之译音)也,略云嘉美(日文神之译音)。”完全不知所云。实际上“嘉牟嘉美”是加茂神,“嘉美”就是“神”。则此句当译为:“神者,加茂神也,略云神”。明白得很,与镜子之类无关,书中所译近乎牛奶路。
摘录一点比较书评,以供参考:
50年代的时候,深受韦伯影响的贝拉则专门对日本的宗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贝拉认为,德川幕府时期的宗教,为驱动日本走向资本主义提供了“中心价值系统”。在戴维斯看来,韦伯这一脉络的对宗教与现代化关系的研究,存在着以下的问题:一是假定宗教是某种“精神气质”或“中心价值系统”的源泉,后者又影响到社会的所有部分;二是将世俗化看作是现代文明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三是在涉及日本的经济成就的时候,强调日本文化的独一无二性。戴维斯认为,在资本主义形成的过程中,伴随着多方面的精神气质,而不是一种“中心价值系统”。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有些传统社会的精神气质也不一定就需要世俗化,有的还会经历重新认可。而在日本经济成功的诸因素中,并不能对其宗教的作用加以过分的强调。

为了论证他的这些观点,戴维斯提出了一种所谓的保护层理论。根据这个理论,传统社会为了保护自己以免受资本主义价值观的破坏,就要建立自己的保护层。传统社会所惧怕的并不是进步,而是由无限制的贸易和商业所引发的社会骚乱和道德堕落。然后他用这个理论来解释日本的经济发展与日本宗教的关系。戴维斯认为,日本的佛教和神道教都没有对日本的社会变迁构成障碍,其原因在于如下的几个因素。一是佛教并没有将可能会阻碍变迁的神圣法则强加于社会之上;二是神道教部没有实施其要求的普遍的教理;三是由于儒教、佛教和神道教的多教并存,因此在日本的社会中存在着宗教宽容,从而使得日本能够向西方学习科学和文化;四是日本的城市化促进了宗教的世俗化,在城市商人和儒教学者中导致入世精神;五是宗教本身在不断变革,新的宗教倡导祖先崇拜、战前的种族中心主义和其他传统价值观;六是戴维斯观察到民俗宗教的复活,从而断言巫术和奇迹能够与工业社会的“理性”完好共存(Davis, 1987)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3 13:26 , Processed in 0.07488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