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3597|回复: 4

新泰旧方志考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9 08: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泰为千年古邑,从春秋周定王六年(公元前601年)建平阳城,到现在已2600余年。西汉置平阳县。西晋泰始年间因新甫山在境内并临近泰山而更名新泰,并沿用至今。新泰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古往今来,历经沧桑,造就了蕴藏丰富的地方志文化。
古人云:“国有国史,家有家乘,邑有邑志。”盛世修志是中国历代的传统。地方志是一种自成体系的典籍。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均接续性第纂修方志,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有现象。
新泰一邑虽历史久远,但自古无志。直到明嘉靖年间,始由新泰贡生孙述、李廷臣等纂成第一部县志,并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刊刻成书。虽然这是一部私修县志,但当时的著名文学家、戏曲作家李开先在序文中赞誉此志:“一方文献足征,百年信史有赖。”(〔嘉靖〕《新泰县志序》收入《李中麓闲居集》集文之六,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隆庆刻本)该志大约在清初就已漫灭无存,但明人创修之功,实不可磨灭。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知县王应修主持重修县志。王应修,号丹霞,明代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至四十六年(1618)任新泰县知县,后升滨州知州。这是新泰历史上第一部官修志书(北平燕京大学圕民国二十年版朱士嘉著《中国地方志备征目》记载为万历四十七年修,不确)。是志早佚,已不可考。  
明天启年间(1621—1627),知县赵希抃主持续修《新泰县志》,安选编纂,后由天启末年新泰知县李春萼补刊,全书共十卷,分图考、封域、建置、食货、职官、人物、丘墓、风俗、灾祥、艺文。中国国家图书馆今存天启间刻本残本四至十卷。赵希抃,字式一,直隶三河人,任新泰知县四年,颇有政声,后升兵马司。李春萼,直隶永年人,天启间任新泰县令,爱民如子,后升四川忠州知州。
入清之后,知县杨继芳、教谕牟适于顺治十五年(1658)编纂《新泰县志》。杨继芳,字仲延,直隶南和人,著名诗人,顺治间任新泰知县,著有《颐中堂集》十卷,《二集》八卷。顺治十六年(1659)县志编纂完成刊行于世。分封域(附丘墓、风俗、灾祥)、建置、食货、职官、人物、艺文六卷。现中国国家图书馆及日本内阁文库均有藏本。  
清康熙十七年(1678),宁养气主持增修《新泰县志》六卷。宁养气,字子直,三韩(今辽阳)人,曾任新泰知县,康熙二十年(1681)春调署米脂县令。主修《新泰县志》、《米脂县志》。这次在1658年本上仅增职官.选举两项,增刻本今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知县宗之璠主持增修《新泰县志》六卷。宗之璠,字旭先,南昌人,1679至1684年任新泰知县,后升冀州知州、兵部郎中。这次是以1658年本为基础增修.增刻本今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2004年收入线装书局影印出版的《孤本旧方志选编》第五册。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知县江乾达主修,孝廉牛士瞻、明经王栋、廪生牛基修等编纂《新泰县志》,翌年修成梓行。江乾达,字璞山,福建上杭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任新泰知县。牛士瞻,新泰人,举人。是志继顺治本而修,全书20卷、首一卷。卷首载江乾达、任溥、赵佑揩各序一。正编分疆域、建置沿革、星野、形势、域池、里甲、山川、封建、公署、学校、户口、赋役、仓庚、祠祀、兵防、弊站、铺逸、关梁、坊表、寺观、古迹、丘墓、风俗、物产、灾祥、职官、名宦、选举、人物、艺文、缘起、述例三十二篇,约十六万字。这部县志变通了旧志体例,平列篇目,层次有序,内载顺治以后人事多赅备。另作《缘起》详述历次修志原委;又作《述例》辨明志书义例。刻本今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图书馆、辽宁图书馆、东北师大、山东图书馆、山东博物馆、山大、济南图书馆、曲阜师大、南京大学、中科院南京地理所、湖北图书馆、武汉大学、湖南图书馆、台湾。日本早稻田大学等。收入凤凰出版社 2004年版《中国地方志集成·山东府县志辑》第六十六册。   
清光绪十七年(1891),知县徐致愉主持增修《新泰县志》。徐致愉,宛平人,曾任新泰知县,晚清时维新派人士。本次增修以1785年刻本为基础增补内容,仍为20卷,首一卷。增刻本今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中科院、第一历史研究所、历史博物馆、北大、北师大、山东图书馆、山大、山师大、山东农学院、《大众日报》社.济南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中科院南京地理所、南通图书馆、常熟图书馆、湖北图书馆、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华南师院、广西图书馆、重庆图书馆、台湾、新泰市档案馆、新泰市史志办公室均有藏本。上海图书馆有钞本一部。新泰史志办出版有刘计南点校本。
民国年间,新泰县曾设馆修志,已成稿,未付印。今志稿散失。  
这样,从嘉靖三十九年(1560)创修的第一部新泰县志,到民国时期,三百余年间共出现了九部《新泰县志》。可惜的是,嘉靖本、万历本和民国本均已散佚无存,天启本也仅余半部残篇。
另外,清末还有一部《新泰县乡土志》,也属于新泰地方志的范畴。《新泰县乡土志》一卷,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知县汤宗干纂修,其内容与县志大体相同,但记述非常简略。山东国文报馆出版石印本,今存山东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及山东大学、曲阜师院图书馆、新泰市史志办公室有藏本。新泰史志办出版有刘计南点校本。
综上所述,新泰自明以来,修志十次,成书九次。其内容虽然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糟粕,但是,这些志书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记载了新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自然到社会,从政治到经济,从历史到现实,从风土到人物,一应俱全的全面、系统、准确的社会大观综录。
可以说,这些志书就是新泰地方的百科全书,是新泰宝贵的社会精神财富,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丰富的资料宝库,至今仍在发挥它“资治”、“教化”、“存史”的功能作用。
现存的这些旧志书,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新泰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本帖最后由 程琨 于 2009-4-9 08:14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4-15 16: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新泰县志》的几点补充与献疑

  我最近整理完成的《新泰县志校注》,对明清两代新泰县志进行汇辑校注。因此,对该文提几点补充与献疑如下:
 此同时 此同时(一)孙述《新泰县志》,在清初已经亡佚的结论是个推断,大体可信。清初藏书家黄虞稷是见过这部书的。黄虞稷(1629年~1691年),字俞邰,号楮园,晋江安海人。明末清初藏书家。生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受父亲黄居中影响,嗜书成癖,16岁进县学,与丁雄飞有往来。1667年撰写〈赖古堂印谱序〉一文,康熙十八年(1684年)参与编修《明史》,康熙二十八年又随徐干学往太湖包山书局编纂《大清一统志》。与其父共藏书八万卷,书房名“千顷斋”,“常与江左诸名士约为经史会,以资浏览,借阅者无虚日”,钱谦益编纂《列朝诗集》,曾向虞稷借书。其书籍多用“黄虞稷印”、“俞邰”。康熙三十年(1691年)七月,归江宁,五日后卒,享年六十三岁。著有《千顷堂书目》32卷,《我贵轩集》、《建初集》、《朝爽阁集》、《蝉巢集》、《史传纪年》等。——黄氏的《千顷堂书目》曾经著录本书。另外,近年本人还陆续发现了这部县志纂修者孙述、李廷臣、崔克仁的资料一宗,为县志纂修提供了新的史料。
  (二)明万历王应修主持重修县志。其内容,对孙述志的继承非常明显。  
  (三)明天启新泰县志,全书共十卷,但不是上文所说的十卷。应该是分图考、封域、建置、食货、职官、人物、风俗、灾祥、艺文、杂志。其中杂志主要内容是丘墓。此本国图藏本除了缺前三卷,其他各卷多有缺页。
  (四)清顺治新泰县志,主修者杨继芳的日记中有明确记述,此本存日本内阁文库。  
  (五)清康熙新泰县志增修内容,亦非上文所论,实际均有细节的不同。
  详细讨论,请看《新泰县志校注》,马东盈校注,中华书局即将出版。

[ 本帖最后由 taishanren1998 于 2010-8-28 23:39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8-28 23: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启《新泰县志》卷四至卷十缺页统计及内容考(稿)

近期因撰《历代〈新泰县志〉纂修考》,对此略加考论。《历代〈新泰县志〉纂修考》收入马东盈点校本《新泰县志》首函第1册。

国图藏本天启《新泰县志》除了缺前三卷,其他各卷多有缺页。统计如后:

一、卷之六《人物·节烈》小序结束后,缺第四十二页两面。据顺治志,当为“〔烈妇〕”(“烈妇”其后为“节妇”,今存)标目及“元王氏、明赵氏、张氏、刘氏、张氏、公氏、李氏”。李氏存后半段,其前半段,顺治志作:“李氏,生员李静夫女,张兴业妻。年十八归宁,父母偶病,值贼攻,挟李氏强狎之。李骂”

二、卷之七《风俗》序言“由于风行,化治自然”以下缺本卷第二页两面。无标题序文未完,顺治《新泰县志》卷 《风俗》下有“尚质朴”云云,当出于此。又据其体例及下文“丧”、“祭”之礼及“乡约”文字,此处当有“家礼乡约”之目。约其篇幅,序文之后、“家礼乡约”之前应有其他眉目,待考。“家礼乡约”之后、“丧”、“祭”之礼应有“婚嫁”之礼。

三、卷之九《艺文·记铭颂》在“贡生王来说”撰《新泰县创建医学记》“复捐俸创建医”以下缺本卷第六十页两面,此文未完。校之清顺治新泰县志,复当有明人王楫《修永济桥记》之文。

四、卷之九《艺文·记铭颂》在“知新泰县事南都王应修撰”《义仓碑记》“一在浮丘集,……浮丘、羊流、上王、高佐” 以下缺本卷第六十六页两面。校之清顺康志所载已经节略之本文,当如此:“★★五保主之。”

其后,顺治志作“一在裹头城,为西南路五保,题曰‘大有’。”已节略。原文当有房数、四至及长阔、业主及房价、包修人及工本银、监工阴阳生、所主之保。

其后,顺治志作“甫一月而工竣已……其何弊之有?”当亦已节略。

五、卷之九《艺文》安选《新泰侯王公生祠德政碑记》后缺本卷第七十六页B面后八行。其后第七十七页A面是李思孝“登新甫山”诗后二十字,缺前三十六字,连题目或署名应占三行。李思孝此诗是步韵之作,校之清顺康志及新甫山摩崖诗刻,同韵者前有孙述首开其端之作(应占五行),后有李上林、高如山、张相汉同韵之作(应各占五行)。上林之作仅见摩崖,或当不在此缺页之列。相汉之作晚出,亦不在此列。而诸同韵诗前,又当有明人王应修《新甫山怀古》之诗(应占七行)。诸诗之前当有“诗”之标目(应占一行)及无标题序。如此,则非区区八行可容纳。但从页码看,无缺页。或者此处刊刻之时讹误,错标页码。以下第七十七页应该顺延为七十八页。如此,实缺一页两面,并及第七十六页B面后八行,合计二十六行,可容纳以上内容: “诗”之标目、无标题序(可占五行)、王应修《新甫山怀古》、高如山《登新甫山》及孙述同韵之作、李思孝诗之前半部分。原书未见,此据微卷推断,俟再考。

李思孝诗 “残枯木鸟声幽”前缺,当补题目〔登新甫山〕、〔李思孝〕及〔红叶萧萧枫树秋,野心仍被野云留。清泉白石聊相晤,野草闲花任自愁。风急宝坊松籁响,雨〕。校之清·顺治《新泰县志》卷之六《艺文·诗》补足(第二页A面~B面)。李思孝登新甫山诗,清·顺治《新泰县志》题作《又》,题下注曰:“步前韵。”排明·高如山《登新甫山》、孙述《又步前韵》之后,题《又步前韵》(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本有手写改笔作《前题步韵》),题下署“邑人李思孝”。清·雍正《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第二十四卷《新甫山部·艺文·诗》(中华书局影印本第八五册之一五页)据清·顺治《新泰县志》收录,题为《前题步韵》。

六、卷之九“前人”(指王应修。从以上《汶水拖蓝》诗署名而省)《观蝗有感(丁巳七月之作)》“为扫妖氛大地安”后缺本卷第九十二页两面。

清人顾嗣立编《元诗选》癸集之《丙集》“储转运企范”,传略显然录自本志卷之六《人物·乡贤列传·元》。又录二诗,一为《游敖山八绝》,见本卷;一为《师旷墓》。校之本志《杂志》“师旷”条:“在县东北十五里南师店,元储企范有诗。”此处当有明代新泰知县李春萼增入的元人储企范《师旷墓》诗(诗略).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9-13 15: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好文章。
发表于 2010-9-13 18: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地方有这么多的人关注和研究,可见此地的位置,是一种幸运。可惜我们这里好像没人做如此认真的研究。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3 05:43 , Processed in 0.14840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