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356|回复: 1

《庄子·天下》篇札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12 15: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庄子·天下》是全书的收尾,也是对道家和先秦各家思想的一个比较批评,历来人们对这一篇文章都比较重视,有很多问题讨论。但首先肯定的是,不读这一篇,就无从正确了解庄子及道家学派的真正思想。别的问题,如作者的学术倾向,作品的创作年代等,都有分歧性的意见。就我个人看来,这一篇应该是一个基本基于道家思想的后学所作,当然他必定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至于创作年代,看本篇的语气应该不会在秦汉统一之时,尤其是他在文中深情的说:“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这明显不是一个身处意识形态统一的时代的人所说的话,而且这种话明显有一种先秦末世的思想总结的语气,这种简练精要的陈述必定也发生在被称为政治谋划思想统一的《吕氏春秋》之前。  正如余秋雨所说,先秦的诸子之学都可以看作是社会管理学。庄子也不是完全的非儒非墨的本体论哲学。所谓“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它最基本的学术旨趣,可以从其批评宋钘尹文的“虽然,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中看出。依然是在讲“自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但依然也在讲“为人”,讲“备世之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既讲“自为”,也讲“为人”,但都要是有用之学,合道之言,而刑名之道则过于逐物,“弱于德,强于无,其途隩矣”、“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天下》篇里对法家没有什么论述,对惠施公孙龙等名家的评价是“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其于物也何庸?夫充—尚可,曰愈贵道,几矣!”这些都是真正以天下道任的思想家所共持的观点,虽然在他们那里,道术分裂,但道都各有所称。《吕氏春秋》的四库提要也有说:“不韦固小人,而是书较诸子之言,独为醇正。大抵以儒为主,而参以道家、墨家,故多引六籍之文与孔子、曾子之言。其他如论音,则引《乐记》;论铸剑,则引《考工记》。虽不着篇名,而其文可按。所引庄、列之言,皆不取其放诞恣肆者;墨翟之言,不取其非儒明鬼者;而纵横之术、刑名之说,一无及焉。其持论颇为不茍,论者鄙其为人,因不慎重其书,非公论也。”另外郭象的《庄子注》里有说:“昔吾未览《庄子》,尝闻论者争夫尺棰、连环之意,而皆云庄生之言,遂以庄生为辩者之流。案此篇较评诸子,至于此章则曰其道舛驳,其言不中。乃知道听涂说之伤实也。吾意亦谓,无经国体致真所谓无用之谈也。”就鲜明的指证了庄子思想的经世致用的方面,尤其于《天下》篇可见。这种传统在中国文化中得到绵延的传承,钱钟书在他的《谈艺录·序》中仍情感鲜明地说:“时日曷丧,清河可俟。古人固传心不死,老我而扪舌犹存”、“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郭象注《天下》篇还有一个特意发而明之的地方。《天下》篇各章形式比较整饬,每章开头都大略讲一下此章所论的诸子家数所包含的“有在于是”的“古之道”,而结尾必是“闻其风而悦之”,连及它对墨家及宋钘尹文的“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墨翟、禽滑厘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自苦以腓无胈、胫无毛相进而已矣。乱之上也,治之下”、“豪杰相与笑之曰:‘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诸如此类的批评,都显示了一种乐感文化的意识,而郭象《庄子注》对这点发明颇显,当然这也可以说是郭象由其独化说而作的阐释,却不能否定它作为中国文化所最初形成和后世继承的基本特征。举例郭象几句注如下:  他注“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时说:“各信其偏见而不能都举也。夫圣人,统百姓之大情而因为之制。故百姓寄情于所统,而自忘其好恶。故与一世而得澹漠焉。”   他注“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时说:“虽独成墨而不类万物之情。”   他注“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时说:“夫圣人之道,悦以使民,民得性之所乐则悦,悦则天下无难矣。”   他注“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时说:“王者,必合天下之欢心,而与物俱往也。”   圣人既要统情,也要类情,这就体现了乐感文化不同于罪感文化非压制性的本质,为儒道互补及后世的人性解放都种下了文化的前因。  
发表于 2015-3-4 16: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了,未出苑囿,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3 09:55 , Processed in 0.07817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