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938|回复: 0

釋“鼓”字兼論其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9 17: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bbs.gxsd.com.cn/viewthrea ... &extra=page%3D1
釋“鼓”字兼論其它
一、關於“鼓”字的形體
和“鼓”字相關的形體有“壴”“皷”“鼔”“【壴殳】”“鼓”。
1、《說文解字》收錄“壴”“鼔”“鼓”:
《壴部》:“壴,陳樂立而上見也。从屮,从豆。”徐灝注箋:“戴氏侗曰:‘壴,樂器類,艸木籩豆,非所取象。其中蓋象鼓,上象設業崇牙之形,下象建鼓之虡。’伯曰:‘疑此即鼓字。’”郭沫若《卜辭通纂·世系》:“壴,乃鼔字初文,象形。”
《鼓部》:“鼓,郭也。春分之音,萬物郭皮甲而出,故謂之鼓。从壴。攴,象其手擊之也。”王筠句讀:“《釋名》:‘鼓,廓也。張皮以冒之,其中空也。’案:許不云革樂也,似疏。”
《攴部》:“鼔,擊鼓也。从攴,从壴。壴亦聲。”
2、他書解釋:
(1)《篇海類編·器用類·鼓部》:“鼔,擊也、撫也、扇也、動盪之也,又冶鑄,又鼔琴鼔瑟。从攴,與鐘鼓之鼓不同,然亦作鼓。”
(2)唐蘭《殷墟文字記》:“蓋古文字凡像以手執物擊之者,从‘攴’‘殳’或‘支’,固可任意也。‘壴’為‘鼓’之正字,為名詞;‘鼔’‘鼓’‘【壴殳】’為擊鼓之正字,為動詞。《說文》既以‘鼓’為名詞之鼓,遂以‘鼔’專動詞。”
二、關於鼓的製作和種類
1、鼓的製作:
《玉篇·鼓部》:“鼓,瓦為椌,革為面,可以擊也。”案:遠古以陶為框,後世以木為框,蒙以獸皮或蟒皮;亦有以銅製成者。
2、鼓的種類:
《說文·鼓部》:“《周禮》:‘六鼓:靁鼓八面,靈鼓六面,路鼓四面,鼖鼓、臯鼓、晉鼓皆兩面。’”案:鼓的形制大小不一,多為圓筒形或扁圓形,中空,有一面蒙皮者,有兩面蒙皮者。
3、鼓的歷史:
《詩經·商頌·那》:“奏鼓簡簡,衎我烈祖。”鄭箋:“奏鼓,奏堂下之樂也。”《孟子·梁惠王下》:“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案:鼓可以節制其它樂器,古人常以為群音之長。
三、鼓的作用
1、表達情感的輔助手段,藉以增添喜慶氣氛。
(1)表達情感時,自身的單一元素如語言、動作、神態、表情等不足表達充分時,就會協調起諸元素聯手表達,如《陽光燦爛的日子》中歡迎外賓時的場景;若自身諸要素的聯合尚不足表達充分時,就借助於外物或在對外物的影響外現中展露,如《新仙鶴神針》中展現白雲飛玉音波的魄力。
(2)《毛詩序》:“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鼔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禮記·樂記》:“鼔歌之為言也,長言之也。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3)《淮南子·道應訓》:“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豈無鄭、衛激楚之音哉?”
魯迅《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假如那時大家擡木頭,都覺得吃力了,卻想不到發表,其中有一個叫道‘杭育杭育’,那么這就是創作。”

(4)《說文·喜部》:“喜,樂也。从壴,从口。歖,古文喜从欠,與歡同。”朱駿聲通訓定聲:“聞樂則樂,鼓从壴;樂形與譚笑,故从口。”
2、兩軍對壘時衝鋒的約定符號:鼓進金退。
(1)《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左傳·成公二年》:“張侯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擐甲執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轡,右援枹而鼓,馬逸不能止,師從之。”
3、兩軍作戰時鼓士氣、助威風的工具:擂鼓助威。
(1)白居易《長恨歌》:“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2)三十六計,走為上策:畢再遇與金人對壘,度金兵至者日眾,難與爭鋒。一夕拔營去,留旗幟于營,豫縛生羊懸之,置其前二足于鼓上,羊不堪懸,則足擊鼓有聲。金人不覺為空營,相持數日,乃覺,欲追之,則已遠矣。《戰略考·南宋》

四、關於鼓與缶:流行樂器和地方樂器
1、《說文·缶部》:“缶,瓦器,所以盛酒漿;秦人鼓之以節謌。象形。”
2、《舊唐書·音樂志二》:“缶,如足盆,古西戎之樂,秦俗應而用之。其形似覆盆,以四杖擊之。秦趙會與澠池,秦王擊缶而歌。”
3、李斯《諫逐客書》:“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
4、《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飲酒酣,曰;‘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趙王鼓瑟。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某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藺相如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缻秦王,以相娛樂。’秦王怒,不許。於是相如千金缻,因跪請秦王,秦王不肯擊缻。”
五、關於鼓和舞:載歌載舞,樂鼓並用
1、《說文·舛部》:“舞,樂也。用足相背。”李孝定《甲骨文集釋》按語:“象人執物而舞之形。篆增舛,象二足……舞者手足舞蹈。”
2、《呂氏春秋·古樂篇》:“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穀,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3、、蔡邕《月令章句》卷上:“舞者,樂之容也;歌者,樂之聲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4-11-23 20:28 , Processed in 0.07526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