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生国学
登录 | 注册
查看: 1873|回复: 2

[原创非首发]《汉语大词典》词语商榷两则:榆关、种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3 07: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榆关”不是山海关
《汉语大词典》第四卷“榆关”条(4-1188)义项二作:即山海关。古称渝关、临榆关、临渝关,明改为今名。其地古有渝水,县与关都以水得名。在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书证一引唐于志宁《中书令昭公崔敦礼碑》:“奉敕往幽州……建节榆关,糜清柳室。”
按:中国历史地理演变繁复,同名异地、同地异名不可枚举,稍不留神就会出错。“榆关”就是一例。词典把“榆关”当作“山海关、渝关、临榆关、临渝关”等,从历史沿革上讲皆不妥,至少在唐代时“榆关”不在山海关附近,并且“榆关”也不是“临渝关”。首先,查《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图可见,“榆关”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内,距山海关在1000公里左右;同册标注“临渝关”在秦皇岛附近。说明二者不是同一个关。第二据隋唐史可知,隋唐时有两座关分别叫做“榆关”和“临渝关”,《隋书•文帝纪》载:隋文帝开皇三年“癸亥,城榆关”,即建置“榆关”,此关在隋所设的榆林郡境内,也在现在的内蒙古境内,《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榆林郡、榆林、榆关”三个地方就标注在一起,并且附近有条“金河”,隋时曾在此设过“金河县”,《隋书•地理志上》即云:“金河开皇三年(即公元583年)置,曰阳寿,及置油云县,又置榆关总管。五年改置云州总管。十八年改阳寿曰金河,二十年云州移,二县俱废。仁寿二年又置金河县,带关。” 据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者的考证,榆关故址在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北境,黄河西岸的城坡村。而“临渝关”据《新唐书•地理志三》记载,在“平州北平郡,下。初治临渝,武德元年徙治卢龙。……本肥如,武德二年更名,又置抚宁县,七年省。石城,中。本临渝,武德七年省,贞观十五年复置,万岁通天二年更名。有临渝关,一名临闾关,有大海关。有碣石山” 。 唐代的北平郡主要在今河北境内,之所以叫“临渝关”,的确是临近“渝水”,“临渝关”又简称为“渝关”,唐代时在此设“渝关守捉使”,渝关故址在今河北秦皇岛市抚宁县东10公里的榆关镇。从上可知“渝关”和“临渝关”“榆关”的确不应释作一地。至于“临榆关”一地,笔者未查到用例,估计是“临渝关”的误写。两地之所以搞错,可能和司马光在修纂《资治通鉴》时就把“渝关”写作“榆关”有关,因为真正的“榆关”当时在辽国境内,宋人多不知晓,所以《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六册辽代地图中也就根据宋人的记录在隋唐的“渝关”位置上标成“榆关”,虽然元代胡三省已在注《资治通鉴》时指出过这一问题,但学者们都忽视了。前面说过渝关故址在今河北秦皇岛市抚宁县东10公里的榆关镇,距真正的山海关还有40里的距离,也不能说榆关就是山海关,山海关是公元1381年建关设卫的,至今才有600多年的历史,而真正的“渝关”在明时已荒废,所以建关时才会把古“渝关(渝关)”的名称加在了新关上。
二、《周礼》的“种马”不是“专供繁殖的马”
《汉语大词典》第八卷“种马”条(8-109)释作:专供繁殖的马。书证一引《周礼•夏官•校人》:“种马一物”郑玄注:“种,谓上善似母者。”
按:《周礼》的“种马”不是“用来繁殖的马”,而是为天子驾车的一种马的称呼。这是不明周代礼制而造成的误释。查《周礼》原文如下:“校人掌王马之政,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齐马一物,道马一物,田马一物,驽马一物。”郑玄注:“种,谓上善似母者,以次差之。玉路驾种马,戎路驾戎马,金路驾齐马,象路驾道马,田路驾田马,驽马给宫中之役。”意思是“校人掌管周王的马政,辨别六类马匹的属性:驾玉路(玉路即玉辂,一种车名)的是叫做种马的一类,驾戎路的戎马是一类……”下与此类推。其他如“齐马”“道马”,词典分别释作:“周时驾金路之马”“《周礼》六马之一,驾象路之马。”以此说明“种马”根本不是指用来繁殖的马。为何叫“种马”呢?贾公彦疏:“此六者,先善后恶,次第而言也。种马,上善似母者,以其言种,故知似母,但种类亦有似父而言似母者,以母为主也,……五者,种马最在上……”“种马”因似其母或似其父,即似其所来之“种”而得名,是最好的马。

本文首发于龙腾国学http://bbs.ltgx.net/thread-10625-1-1.html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8-12-24 15: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令人信服。可参考胡三省所注《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六十九、後梁紀四:初,幽州北七百里有渝關,〔渝關入營州界及平州石城縣界。漢書音義:渝,音喻,今讀如榆。〕下有渝水通海。自關東北循海有道,道狹處纔數尺,旁皆亂山,高峻不可越。比至進牛口,〔「比」,當作「北」。〕舊置八防禦軍,募土兵守之,〔歐史曰:渝關東臨海,北有兔耳、覆舟山,山皆斗絕。並海東北有路,狹僅通車,其旁地可耕植。唐時置東硤石、西硤石、淥疇、米磚、長楊、黃花、紫蒙、白狼城以扼之。 宋白曰:渝關關城下有渝水入大海。其關東臨海,北有兔耳山、覆舟山,山皆斗峻,山下尋海岸東北行,狹處纔通一軌。三面皆海,北連陸關,西亂山至進牛柵凡六 口,柵戍相接,此所以天限戎狄者也。〕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4-30 19: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欧史,指唐书还是五代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爱如生国学 ( 京ICP备12023608号 )

GMT+8, 2025-4-19 19:47 , Processed in 0.117651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